各國飲食教育及實施

一、何謂飲食教育?

    飲食教育在各國有不同的說法及用詞。隨著科技的進步,人們對於健康的生活型態越來越重視,飲食教育被視為德育、智育、體育的基礎,生活中攝取的食物及營養與健康息息相關,如何正確的攝取適當的營養、了解食物的來源與製程、兼顧環境的永續等都是應當被重視的課題。

    在本國《飲食教育法草案》中指出,飲食教育即是透過教育方法,培育國民瞭解自身健康與飲食之關係,增進國民養護身體、選擇營養安全食物之知識、技能、態度及價值觀,促使國民重視並支持健康的飲食文化、生態永續的食物生產環境、安全衛生的食品加工及符合社會正義的流通過程,採取行動養成終生之健康飲食之消費習慣,以達永續發展之公民教育過程。


二、各國飲食教育重點

國家/地區:臺灣
法案名稱/計畫:飲食教育法(草案)
推行年份/法案年份:2012
教育重點:
透過教育方法,培育國民瞭解自身健康與飲食之關係,增進國民養護身體、選擇營養安全食物之知識、技能、態度及價值觀,促使國民重視並支持健康的飲食文化、生態永續的食物生產環境、安全衛生的食品加工及符合社會正義的流通過程,採取行動養成終生之健康飲食之消費習慣,以達永續發展之公民教育過程。
法案名稱/計畫:學校午餐食物內容及營養基準
推行年份/法案年份:2020
教育重點:
規範國小、國中與高中之營養午餐的食物內容及營養基準,以及營養午餐設計注意事項說明和相關補充。
法案名稱/計畫:食農教育法
推行年份/法案年份:2022
教育重點:
各級教育主管機關應督導所屬學校透過課程、膳食供應及相關宣導,進行食農教育相關之學習體驗及實作活動,落實健康飲食生活實踐,並培養學生飲食相關知能,提升對於飲食及農業之理解,強化對在地農業之支持。

國家/地區:日本
法案名稱/計畫:食育基本法
推行年份/法案年份:2005
教育重點:
設立學校營養教師角色,兩三間學校共用一位營養老師,並與各科老師配合,將食育融入各科課程中,像是體育科、家政科、特別活動等,同時營養教師也可以再供餐時間進行飲食指導,以及製作學校供餐的營養菜單。 日本也希望各學校能夠有自己的廚房可以供餐提供熱食,並且使用在地食材,地產地消;此外,學校也會舉辦農村體驗活動,並由學生自己種植、收成、調理農作物,讓學生有完整的食育體驗。
法案名稱/計畫: 學校給食法
推行年份/法案年份:2008
教育重點:
明訂學校午餐的7個目標:
(一)攝取適當營養,以維持和增進學生健康。
(二)深化學生對食物的認識,培養判斷健康飲食能力和良好飲食習慣。 (三)培養學生社交能力及合作精神。
(四)讓學生瞭解大自然的恩惠,尊重生命和自然,並培養環境保護態度。 (五)讓學生瞭解食物是靠很多人辛勤勞動獲得的,應致予感謝。
(六)加深學生對傳統飲食文化的理解。
(七)教導學生瞭解正確的食物生產、流通和消費。

國家/地區:英國
法案名稱/計畫: 校園飲食計劃
推行年份/法案年份:2003
教育重點:
2003年開始推動,直至2014年,英國教育部正式將「烹飪」列為所有十四歲以下學童的必修課程,低年級孩子需了解食物的來源及基礎飲食原則,學會製作簡單的輕食;中年級要能掌握基礎烹飪加熱技能,並清楚當季概念及常見食材的加工處理過程;十四歲畢業時,需學會自己煮出一餐足以餵飽自己與家人的營養餐點。現在,英國的中小學生在畢業前,都必須學會製作二十道料理。

國家/地區:美國
法案名稱/計畫: 從農場到學校月
推行年份/法案年份:2010
教育重點:
2010年,美國國會將每年10月訂為「從農場到學校月」(National Farm to School Month),全美各地的公立學校開始推行「從農場到學校」計畫,學校向當地農場採購食材,有些學校在校內闢菜園,讓學童認識食物生產,進行跨越校園的食農體驗,同時擴展社區的市民農園、蜂園,要重新建立社區與食物、土地的連結。
法案名稱/計畫: 新版美國人飲食指南
推行年份/法案年份:2010
教育重點:
建議美國人要降低熱量的攝取並增加運動量,注意熱量與運動量的平衡,以避免肥胖。鼓勵多攝取健康的食物,包括蔬菜、水果、全穀類、去脂和低脂乳製品以及海產類,採低納飲食,不加糖,少吃飽和和反式脂肪,避免食用精繳穀類。

國家/地區:瑞典
法案名稱/計畫:友善環境食物選擇指南
推行年份/法案年份:2009
教育重點:
該指南建議瑞典國民減少肉類、米及其他食物的食用以降低溫室氣體排放量。。將食物分成六種食物型態:肉類、魚貝類、果實、種子、蔬菜及豆類、馬鈴薯、穀類製品及稻米、食用油以及飲用水。分別闡述其營養價值以及對環境之影響,務求對大眾能有正確之飲食概念。
法案名稱/計畫:家庭與消費者知識課程
推行年份/法案年份:
教育重點:
孩童們在12歲至15歲之間,必須在學校接受「家庭與消費者知識」約每週一小時的必修課程,主題涵括三方面:
一、食品,飲食與健康
二、消費與經濟知識
三、環境與生活方式。
學習的內容包括:烹調和保存食物的知識、食物熱量的計算、不同人對食物的營養需求、食品製造與運輸過程、食物的基本成本與選擇。其他還包括如何有效利用食材、食物的文化及意義,並教導學生以健康的方式烹調出健康的料理。

參考資料:

飲食教育法(草案) PDF檔

學校午餐食物內容及營養基準

食農教育法

食育基本法

各國食育比一比 台灣為何只能單打獨鬥?

食農教育進校園,找回酸甜苦辣真滋味

當家政遇上食育(2013) PDF檔

瑞典人用飲食愛地球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