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導策略與重點
- 紅燈【危機處理/立即處遇】
一、正視問題行為
瞭解網路成癮原因,提供相關網路成癮負向資訊及新聞,提供孩子瞭解及發掘自己的問題。建議家長協助孩子認知到自己已過度使用網路,具體分析使用時間,並引導他們分享自己生活上的壓力與負面感受。
二、建立行為契約
家長與孩子進行契約約定,漸進式的減少孩子使用電腦及進行網路遊戲的時間,於使用前先進行約定,設定鬧鐘或計時器協助提醒孩子使用時間,練習自我紀錄使用時間。觀察孩子使用網路遊戲的時間,若達成約定,減少使用時間進行休息,提供其他增強物。
三、善用科技協助
建議家長可以善用各種的網路紀錄監控軟體,紀錄遊戲時間或是設計自動暫停網路或關機的功能。或是尋找一起進行遊戲的夥伴,聯繫網路遊戲公司或資訊工程師提供遊戲疲勞程式或策略,協助孩子暫停遊戲。
四、尋求專業治療
專業諮商與心理治療能幫助網路成癮者認識自我、探索認同、做出改變,進而改善網路遊戲障礙症狀。家長宜有長期抗戰的決心陪伴孩子打完這場戰爭。另考量網路成癮與精神疾病有某種程度的共病現象,因此亦可考慮結合藥物治療。藥物治療需與醫師配合,家長應觀察紀錄個案服藥情形,與醫師共同討論。
五、建立治療的合作同盟
家長在急著導正孩子行為前,不如自己先試著進入網路世界,與孩子站在同一陣線當朋友,瞭解孩子為什麼沉迷其中。家長應瞭解網路環境有其特殊的心理特性,造就孩子在網路上的特殊行為表現,如上網時的網友立即回應、持續性或間歇性得到行為增強的經驗、匿名性與模糊情境的幻想空間、性與暴力的感官刺激經驗、以及現實生活無法滿足的心理期待,找出是哪一種特性吸引孩子沉迷其中,而不是說:「我不懂網路遊戲有什麼好玩的?」「為什可以花那麼多時間上網?」…其實建議別權威式要求孩子改變,或正經八百切入治療,那只會讓孩子想逃,建議可以忍住擔心先表達關心、避免當面指責質問、同理孩子的想法,肯定好的部分,以正向的互動建立治療的合作同盟。
- 黃燈【發現徵兆/鑑別診斷】
一、以陪伴代替責罵
建議家長可以主動關心、鼓勵孩子說出問題,釐清孩子的狀況,並同理孩子的心情,提供正向的互動。陪伴及了解孩子,避免即時指責,嘗試先和孩子談論遊戲類型、在遊戲中的角色及玩法等,保持開放及接納的態度,再伺機引導。
二、軟硬體環境調整併進
調整適當環境規劃,電腦設備的擺放位置宜在家中公共場所,如:客廳,使家人有共同參與或互動的機會。重要他人的適度規範與約束,利用電腦程式軟體上網的限制,父母本身也必須具備網路使用的概念,建立優質與健康的家庭網路環境。
三、時間管理與替代性活動
協助孩子安排生活管理,列出生活作息中必須事件重要性及順序。釐清孩子的生活目標與學習時間規劃,增強孩子覺察力與自制力的訓練。提供選擇性、取代性的活動,包括娛樂的活動、增進人際關係的活動、提升自尊與責任感的活動。
四、諮詢專業人員
建議家長可以尋求專業輔導人員或專業心理師介入,給予適時的建議及協助。轉介醫療資源單位尋求醫師及相關諮詢或藥物協助,目前台灣僅於台北馬偕醫院精神科設有兒童網路成癮特別門診,大多數醫院可以求助精神科或兒童心智科門診,詢問門診櫃台適合之科別與醫生,如果經醫生評估孩子情況需要住院治療,是可以享有健保給付的。
- 綠燈【事先預防/發展進程】
一、敏銳觀察與症狀辨識
家長應仔細觀察孩子的心理行為是否出現偏差現象,如難以自拔的上網渴望與衝動、永難滿足的上網慾望、難以忍受離線空窗期,家長應能辨識上述身心行為症狀,提供觀察紀錄給予醫療專業人員評估。
二、陪伴、支持與同理
家長應積極同理孩子的困難,維繫彼此的信任感與合作同盟,再逐步進行協助,青春期的孩子其實很需要家長的關注與關愛,當孩子在現實層面沒有得到滿足,就會去尋找其他的途徑,而網路遊戲的出現正好彌補了孩子的空餘時間,使孩子可以從遊戲中獲取遊戲帶來的刺激與快感。若能讓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溫暖、愛和支持,慢慢建立有效溝通管道以及信賴關係,陪伴孩子一起面對挫折,培養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
三、環境調整與替代活動
外在情境調整與維持在輔導治療中扮演重要角色。家長可以進行的調整策略如協助孩子擴展人際關係並提升溝通技巧、適當環境規劃、重要他人的適度規範與約束、釐清孩子的生活目標與時間規劃、提供選擇性、取代性的活動、提供團體輔導課程等。另外,應建構更有利的網路環境,網路產業應負起更大的社會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