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DSM-5診斷準則
- 在過去的一年中,有5天或更多時間參與意圖的自我引起的傷害於自己的身體表面,可能會引起出血、瘀青或疼痛,期待此傷害只會造成少許或中度的身體傷害(沒有自殺意圖)。
- 此自我傷害的行為,有以下一個或更多的期待:
-
- 獲得從負面感覺或認知狀態的解放。
- 解決人際困難。
- 引起正向的感覺狀態。
- 此意圖的自我傷害與以下至少一項有關:
-
- 人際困難或負向感覺或想法,如憂鬱、焦慮、緊張、生氣、廣泛的痛苦或自我批評發生在自我傷害之前很短的期間。
- 在參與此行為之前,專注此意圖的行為的期間是難以控制。
- 考慮自我傷害時常發生,即使是當自我傷害沒有被執行。
- 此行為並非社會認同(如:人體穿環、刺青、宗教或文化儀式的一部份)且不是限制於摳結痂或咬指甲。
- 此行為或他的後遺症導致臨床上重大痛苦,或干擾人際、學業或其他重要功能。
- 此行為不只是發生於精神病發作、譫妄、物質中毒或物質戒斷期間。於神經發展障礙的人當中,此行為不是重複固著行為(stereotypies) 模式的一部份。
此行為無法以其他精神疾病或醫學情況做更好的解釋〔如:精神病、自閉症、智能障礙、萊希-尼亨症候群(Lesch-Nyhan syndrome)、重複動作障礙症伴隨自我傷害、拔毛症(hair-pulling disorder)、摳皮症(skin picking)〕。
鑑別診斷
- 邊緣性人格障礙
雖說非自殺的自我傷害是邊緣性人格障礙症的一種「症狀」,但邊緣性人格障礙症並不總是發現於非自殺的自我傷害的人當中,邊緣性人格障礙症的人常常表現擾亂性攻擊與懷敵意的行為,然而非自殺的自我傷害常與親近、合作的行為與正向關係這些詞有關。
- 自殺行為障礙症
鑑別非自殺的自我傷害與自殺行為障礙症是基於所陳述的行為目的是希望去死(自殺行為障礙症)或在非自殺的自我傷害中如準則所描述般經驗解放。
- 拔毛症
拔毛症是一種拔自己毛髮的傷害,此行為發生一次可持續數個小時,經常發生於放鬆或分心期間。
- 重複自我傷害
重複自我傷害可能包含撞頭、咬自己或打自己,通常是在強烈的專注或在低外界刺激的情況下,且可能與發展遲緩有關。
- 摳皮症
摳皮症主要發生於女性,通常專摳自己覺得難看或有瑕疵的皮膚區域,通常是在臉上或頭皮。如同非自殺的自我傷害,此摳皮常常先有一種衝動且被經驗為愉悅的,即使本人知道是在傷害自己。